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

淡定与养生

来源:区政法委     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时间:2013-08-13

在中国文化中,养生学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,尤其是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养生学也悄然兴起,报刊杂志电视广播,介绍养生比比皆是。从心灵修养,到衣食住行,无不涉足。在诸多因素中,我认为,平实的生活,淡定的心态对养生至关重要。一些处世养生的至理名言,诸如:知足常乐、淡泊名利、随遇而安,宁静致远,常想一二等,给人们起到了劝慰和指导的作用。但是,往往是说的到做不到,想的到做不来。宋朝词人柳咏,号称凡是有井水的地方皆能歌柳词,第一次科考落榜,写了一首词,其中有这么几句:黄金榜上,偶失龙头望,明代暂遗贤,如何向﹖…且把浮名,换做浅酌低唱。可是第二年却又去参加科考了,这次考中了,但皇帝不批,并说:你不是不要这个浮名吗,你去浅酌低唱去吧。说明淡泊名利很难,古人这样,现代人也一样,这是人的本性使然。柳咏第二次参加科考无可厚非,科考落榜发牢骚可能是针砭时弊,但也缺乏淡泊名利的心态。

淡泊名利,就是不看重名利,不是不要名利。但不能贪,更不能用非常手段取得名利。

什么是贪﹖贪名、贪利、贪感情。对名利抓的很紧,放不下,贪这个世界上的一切。贪心不足,一旦得不到满足,就会严重心理失衡,不但损害身心健康。招致犯罪丧生者也是屡见不鲜。

淡定来自于心胸,心胸来自修养,修养来自不断学习和自省。心胸不同,处事不同,承受能力也不同。心胸开阔了,境界提高了,就能随遇而安。例如,在如何对待退休的问题上,有的人退休时很平静,心中不起一丝波澜,可有的人,退休了,认为光吃不干了,无事可作无事可管了,精神失常了,本来可以享清福了,他却享死了。随遇而安,当遇到逆境和烦恼时,能常想一二,及时打扫心里的思惑,才能知足常乐,宁静致远。

总之,人有一份修养,就有一份境界。只要不断加强修养,改变自身素质,提高自己的境界,等境界到了一定的高度,一切都看淡了,懂得放下了,也就淡泊明志,心定气闲了。再结合合理膳食,适量运动,戒除一切不良习惯,才进入良好的处世养生状态。

 
[供稿单位:北京市监狱局 ]
[责任编辑:李怀玉 ]

主办: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政法委员会 北京市通州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?

运行维护和管理: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政法委员会 北京市通州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 05031679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838号